78例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2019.10.11 16:31
297 0 0

  78例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王丽丽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78例肩手综合征应用针灸取穴联合药物巴氯芬治疗的效果,探讨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取穴联合药物巴氯芬进行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7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简化上肢运动评分(FMA)均得到了很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患者对疗效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 针灸取穴;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肿胀评分; 简化上肢运动评分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 7.28.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8-0157-03

  肩手综合征(RSD)是指患者手部及肩部疼痛进而引起肩手功能受限。这类疾病有可能是原发的,但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一般来说引起肩手综合征的原因有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但是由于持续的疼痛,在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偏瘫肢体的康复。此病通常发生在脑卒中的一个月内,也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1-12个月内或在1年后发生‘2】。该病发病机制西医学上目前尚未阐明,中医上则认为是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所致。该病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方法治疗,一般通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局部封闭、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康复治疗等各种方法,缓解患者痛苦,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其他方面影响,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为此有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即针灸取穴联合药物疗法,本次研究选取7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选择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的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观察评估治疗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8—67岁,平均(56.4±0.6)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符合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的病史;(2)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3)参与研究者均同意并于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排除有引起疼痛等相似症状的疾病,避免影响到评价参数结果,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肩周炎、肩关节半脱位等,以及手术、外界环境干扰因素;(2)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3)治疗期间服用相关药物或进行其他相关治疗者;(4)合并有精神疾患及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血液病、脏器衰竭等。针灸采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

  1.2方法

  (1)针灸取穴:患侧取阿是穴、肩髑、肩髂、臂膈、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对侧取对侧颖三针(颞I针、颞Ⅱ针、颞Ⅲ针)。阿是穴取患侧肩部痛的一点,靳三针配穴及定位参考《靳三针临症配穴法》,柴铁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其余穴位均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相应穴位定位选取。(2)针灸操作:患者仰卧,暴露针灸位置皮肤,根据针刺穴位深度选取相应的毫针,用酒精在穴位处消毒,快速进针,颖三针沿皮刺入,阳池、合谷、外关直刺入穴位,肩祸、肩髂、臂膈、曲池、手三里等穴为出直刺人0.3 ~0.5寸,给予各穴位中等刺激,每次留针30 min,1次ld,7次/周,3周为1个疗程,此次观察周期为1个疗程。(3)药物配合:巴氯芬片先按常规剂量20 mg/次,3次ld,之后根据病情可达100—120 mg/d。(4)注意事项:如遇到患者空腹、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不宜立即开展针灸治疗;取穴部位出现感染、馈荡、瘢痕或肿瘤等,或有出血或出血后不能止血者,不宜开展针灸治疗;出现晕针、弯针、滞针及出血、感染等情况,按常规处理进行。(5)若患者出现晕针,立即拔出所有留针,放低头部,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患者情况,喝温水休息0.5—1 h,一般可自行恢复;若休息后未能缓解者,可指掐人中,也可艾灸百会穴、神阙穴、关元穴,实施急救,也可根据情况进行急救;对于滞针者,对患者明白告知无须紧张,尽量放松局部肌肉;对于延长留针的患者,运用循、摄、弹、按等手法,也可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帮助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果出现弯针情况,不可再行手法,顺着针弯曲的方向慢慢将针拔出,若因患者体位导致弯针,帮助患者调整恢复至原来体位,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缓缓退针,切忌强行拔针[4-5]。

  1.3观察指标

  (1)疼痛评定:患者上肢疼痛的程度可通过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将10 cm长的直线平均分为10格,从左到右在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患者根据其感觉程度,用笔在直线上标出与疼痛强度相符合的某点,从“无痛”端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分0~10共11个等级,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剧痛。一般重复两次,取两次的平均值。(2)肿胀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评定患者手肿胀的程度。患者患部无肿胀表示0分,患部周围软组织凹陷消失为轻度表示1分,关节肿胀处与骨突部相平为中度表示2分,关节积液或肿胀高于近骨突部为重度表示3分。(3)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判定,采用简化上肢功能评定法,严重运动障碍上肢运动评分<33分;明显运动障碍上肢运动评分33—43分;中度运动障碍上肢运动评分44—54分;轻度运动障碍上肢运动评分55—64分。(4)患者满意度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互+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经过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简化上肢运动评分(FMA)较未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8例患者治疗后效果评分 分

 表1 78例患者治疗后效果评分 分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活动影响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脑血管意外1—3个月内发生的较多,肢体残疾的原因多在于此,肩手综合征通常影响肢体各部分活动,也有可能影响整个肢体活动,只有很少部分的患者能恢复以前的活动功能。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3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Ⅱ期、Ⅲ期,一旦进入Ⅲ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目前在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加强对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主动和被动活动上肢、手部,以更好地恢复其上肢手部的活动能力。治疗方法有很多,以中医方法好,如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减少患肢水肿和疼痛。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毫针针刺基础上灵活采用温针、电针、火针、穴位注射等方法,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促进手部肿胀消退,改善上肢运动的功能6-7]。

  巴氯芬片是一种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松驰剂。巴氯芬通过刺激GABAB受体,从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抑制脊髓内的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巴氯芬对神经肌肉间的冲动传递没有影响,并具有镇痛作用。巴氯芬的代谢范围小,去氨基产生的主要代谢物为无药理活性的B -(p-氯苯基)一叮-羟基丁酸。而且巴氯芬血浆清除半衰期平均为3-4 h,大部分以原型排出。在72 h内,大约有75%的药物由肾脏排出,减轻患者肾脏的负担。对于与骨骼肌痉挛有关的神经性疾病,如肩手综合征,巴氯芬的临床作用主要表现为缓解反射性肌肉痉挛,以及显著缓解痛性痉挛、自动症和阵挛,有效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方便日常生活,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7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取穴结合巴氯芬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简化上肢运动评分(FMA)的改善十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针灸取穴结合巴氯芬疗法能明显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疼痛、肿胀症状,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佳,张国庆,周湘明,等.中药熏蒸结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 170-171.

  [2]张晓莉,唐朝正,贾杰,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 294-298.

  [3]丹尼尔·科恩,伊利娅·丘马科夫,谢尔盖·马卡罗奇金,等.基于 巴氯芬和阿坎酸的神经性障碍疗法[P].法国:CN105997969A,2016- 10-12.

  [4]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 173-175.

  [5]郑入文,温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6]曾英展,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 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7]佟媛媛,李景轩,石学敏.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肩手综合征15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 254-255.

  [8]丛丽娜,张传林,陈梦洁,等.巴氯芬抑制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功能[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 866-870.

  [9]徐琰,李万瑶,刘洁,等.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 1794-1798.

  [10]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 者肩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34(7): 882-883.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