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3 0例

2019.09.03 11:34
725 0 0

  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3 0例

  邱治梅1,郝进2,张颖2,刁庆春2,韩欣萦2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9例(63.33%),显效8例(26.67%),好转3例(10.00%),总有效率100%。结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

  [中图分类号]R275.9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 2018)10-1178-02

  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以慢性光敏性为特征,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有学者用中药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n。2 1。本研究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般资料

  共30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患者。男26例,女4例;年龄39—65岁,平均( 51.13±2.03)岁;病程1.3个月~23年,平均60.2个月。均对光敏感,冬轻夏重27例,无明显季节差异3例。无其他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阳1、《皮肤病学》H1相关标准。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的皮肤呈湿疹样改变,严重时可以发展至全身,偶尔呈红皮病样改变。发病部位以头皮、面部、手背、双上肢、后颈部、胸前V形区等曝光部位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不可自愈,皮损范围随病程延长有所扩大。

  中医辨证主证为体型偏瘦,皮肤坚紧,面色暗或暗红,晨起口干或干苦,口干但不欲饮。次证为胸胁部满闷或不适感,口渴,腹胀,呃逆,下腹硬满,舌质嫩、暗淡或暗淡红、尖红或有紫点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或细弦或沉细弦。辨证为少阳病挟瘀证。中医辨证符合《伤寒论今释》、《中医十大类方》[6]、《皇汉医学》。71相关标准。

  2治疗方法

  予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柴胡l6g,姜半夏10g,黄芩12g,生姜9g,党参15g,大枣10g,炙甘草6g,桂枝8g,茯苓12g,桃仁12g,白芍15g,牡丹皮12g。柴胡证明显者柴胡可加至25g。胃肠虚弱,大便稀,进食冷饮冷食即腹泻者易生姜为干姜。大便稀,舌红边有齿痕,舌根苔薄黄,脉浮弦数者加黄连。皮疹陈久、色暗红,有色素沉着者加川芎、红花。面部红热者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干,面部潮红者加栀子,加大桃仁的剂量。大便黏腻,舌苔厚腻,脉沉取有力者加薏苡仁。阴虚者加麦冬。加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再煎,取300mL,温服lOOmL,日3服。7天为一疗程,服药3个疗程。服药期间避免日晒和接触可疑致敏物,外出穿长袖衣服,戴遮光帽,外用遮光剂。

  3观察指标

  参照湿疹严重度指数(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8]。0分为无瘙痒,2分为偶尔瘙痒但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4分为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并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6分为剧烈瘙痒并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

  皮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9l,包括红斑、丘疹、苔藓、渗出、皮损区域体表面积。

  4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瘙痒完全消失,皮损消退大于90%,可有色素沉着。显效:瘙痒明显改善,皮损消退70%~90%,可有色素沉着。好转:瘙痒减轻,皮损消退300'/0~70%,可有色素沉着。无效:瘙痒无改善,皮损消退小于30010。

  5治疗结果

  治愈19例( 63.330'/0),显效8例(26.67%),好转3例(10.00%),无效0例。

  6讨论

  慢性光化性皮炎属中医“日晒伤”范畴。《外科启玄》谓“受酷日暴晒,先疼后破而生疮者,非气血所生也。”陈世铎《洞天奥旨》谓: “日晒疮,乃夏天暴烈之日曝而成者也,必先痛而破,乃外热所伤,非内热所损也。”指出本病外热为主要病因,又热度袭肤、禀赋不耐、进食发物、脾胃失运、湿热内蕴,两者相和而发病。

  临床观察患者体型均中等或偏瘦,中等或偏高身材,腹平坦或稍凹陷,平时情绪容易激动、紧张,皮肤肌肉偏紧,上腹部或胸胁下压之有抵抗感或压痛或肌紧张,胃痞,面色暗或暗红,大便正常或稀,舌质嫩暗淡或淡红,胖或不胖,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或细弦或沉细弦。皮疹颜色偏暗,愈后常留色素沉着。较少发生于体型肥胖,皮肤疏松,夹有痰饮、湿邪、实毒等体质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孙华娣.凉血解读祛风利湿法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高等医药教育,2011,7:141-142.

  [2]李雪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 (3):182-183.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98-700.

  [4]朱学骏,王宝玺,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1489-1490.

  [5]陆渊雷.伤寒论今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6]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汤本求真.皇汉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 (1):3-4.

  [9] DONG-YEOB KO, SEUNCJ-HWAN CHOi.Theseverity score of chronic antinic dermatitis correlate with in vivo photoallergic reactions and from the Thl/Th2 balanced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J].Wiley Online Libraryjuly2016, 32( 4):199-206.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