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

2019.11.05 10:28
269 0 0

  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

  常根红

  摘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68.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各项生命体征均有所改善,且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2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吸衰竭中有效地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促进预后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无创呼吸机;脑梗死;中枢性呼吸衰竭:生命体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8) 24-0060-04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又称为缺血性卒工中,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引发部分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从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出现缺失[1-2]。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脑梗死为常见的并发症,属高危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患者发病后若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或影响预后恢复效果[3]。目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治疗中枢性神经衰竭的主要方式,采用经鼻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较好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可有效减轻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等疾病对患者的影响[4]。此外,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预后的恢复。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因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内容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脑部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②伴随呼吸暂停、意识障碍及呼吸节律性改变;③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肺及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躁动明显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12+2.37)岁;发病时间2-12 d,平均时间( 6.23+1.36)d。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4.28+2.26)岁;发病时间2-12 d,平均时间( 6.59+1.47)d。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根据医嘱及时督促患者服用药物,同时向家属及患者宣讲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及预后的相关护理事项,鼓励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或情感的沟通,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按照循证护理的模式展开工作,首先成立循证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按时组织组员进行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通过查找资料及文献并结合日常的护理工作经验总结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导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护理工作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措施如下:①呼吸机连接前护理干预:在患者上无创呼吸机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家属讲解其治疗的重要性及目的,对于家属不理解的地方主动讲解。护理人员需保证病房的温度处于24 qC左右,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时检查无创呼吸机管道是否完好,注意及时消毒,并注意呼吸机内的冷凝液是否出现逆流,设置正确的参数,待全部确认无误后方可给予患者使用。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注意及时处理患者呼吸道中的污物及呕吐物,避免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夜间需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因人员翻身造成呼吸机管道的脱落,诱发低氧血症。②心理干预:护理 需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认知干预,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给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参与至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加强日常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略微抬高,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此外,护理人员需每隔30 min听诊1次,观察患者的呼吸音是否清晰及对称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的饮食,以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用餐前需增加患者吸氧量,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在用餐时需使患者保持半卧位,有助于避免食管反流及腹胀的发生。循证护理干预时间为患者入院后至出院时。

  1.3评价指标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时间为治疗后1周。其中显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可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有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可进行部分机能的康复训练:无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仍不稳定,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迹象,无法进行康复训练[5]。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采用NHISS评分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越轻;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满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反之,越差[6]。③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内容,满分50分,分为非常满意(41-50分)、满意(31-40分)、不满意(0-30分),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填写。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命体征指标等以(x+s)表示,采用£检验,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等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凡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5

 14(  40.00)

18f  51.43)

3(  8.57)

32(  91.43)

对照组

35

 8(  22.86)

16(45.71)

11(  31.43)

24(  68.57)

X2值





    5.714

 P值

    0.017

  2.2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面±s)

  Fugl-Meyer评分 41.98+3.45 42.15+3.26 0.212 0.876 76.48+5.49△ 60.83+4.286 13.300 0.000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项目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

  t值

 

  P值

 

 

  观察组(n=35)   对照组(n= 35)

  £值

 

  尸值

 

NHISS评分

   38.76+4.52      39.68+4.47

  0.856

  0.527

15.44+3.76凸              26.19+3.98 n

  11.616

  0.000

  注:与护理前比较,i1P<0.05

  2.3生命体征(脉搏、呼吸、血压)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x+s)




 

观察项目

    治疗

 

前     治疗

    ·估     D估

 

 

  £值

 

  P值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     ‘I阻    ,阻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

脉搏(次/分)

    74.02+7.58

75.46+6.92     0.830   0.571    80.49+2.36n

89.67+3.47凸

    12.281

    0.000

呼吸(次/分)

    19.02+3.25

18.27+3.49     1.203  0.297   17.05+2.07n

19.92+3.85凸

  4.351

  0.000

收缩压(  mmHg)

120.46+10.57

121.13+9.75     0.276  0.821   128.47+9.71凸

134.89+12.43  n

    5.637

  0.000

舒张压(  mmHg)

    80.56+7.43

81.2216.14     0.405  0.614   84.11+3.26n

86.79+2.68凸

  4.052

  0.000

  2.4满意度比较见表4。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5

 23(  65.71)

10(  28.57)

2(  5.71)

33(  94.29)

对照组

  35

  14f  40.00)

  12(  34.29)

  9(  25.71)

  26(  74.29)

X2值





    5.285

尸值

    0.022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由于患者机体脑循环发生障碍,出现全面性或局限性脑功能缺损,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引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生活质量差[7]。医学研究显示[8],脑梗死患者由于发病时脑组织损伤较大,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性坏死,进而形成血栓,极易压迫神经中枢,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及预后恢复效果。患者在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及时地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同时结合恰当的护理方式,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治疗的顺利推进[9]。现阶段,无创通气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在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注意事项及必要性,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10]。

  近年来,循证护理被逐步应用于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受到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青睐。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可有效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护理效果显著,对促进脑梗死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陈艳[11]等研究发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NHISS评分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与本研究所得结果一致。表明循证护理从患者的病情出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大大缩短了患者身体各机能恢复时间;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提示循证护理中包括呼吸机连接前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及加强日常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稳定患者情绪,进而稳定生命体征,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避免情绪波动而影响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循证护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的感受,显著地减少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12]。

  综上所述,在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促进预后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 20, 24.

  [2]李艳,整体护理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 4):790-791.

  [3]张秀敏,武海燕,孙晓娟,无创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 38(9):1071 - 1074.

  [4]马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 zl):20.

  [5]吴玉芳,王建军,马志红,等.苯扎氯铵口腔护理预防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 12):1784 - 1786.

  [6]Shiraga S,Akai T,Takata H,et at.Possible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Multiple Segmental Cerebral Vasospasms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A Case Report[J].No Shinkei Geka, 2015,43( 12):1081-1089.

  [7]丁砚兰,冯慧萍,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预后效果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6,27 (10):1066-1069.

  [8]周立华,常丽英.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6,30(9):1122- 1124.

  [9]徐碧芝,杜蓉,吴晓翠.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 12):144 - 147.

  [10]吕慧萍.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 21):125 - 126.

  [11]陈艳,李春利,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23-25.

  [12] Horeczko T,Enriquez B,McGrath NE,et aI.The Pediatric Assessment Triangle: accuracy of its application by nurses in the triage of children[J].J Emerg Nurs ,2013,39(2):182-189.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