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19.09.20 15:34
355 0 0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王丽恒李梦竹夏曦姚亚希蒋红

  【摘要】目的:分析3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与38例除乙脑外的其他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了解两种疾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乙脑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35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38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脑与其他病毒性脑炎均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儿童,乙脑发病月份均在7—8月,88.57%患儿来自农村,其他病毒性脑炎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月、6月、12月病例数较多,农村、城市发病无明显差异;乙脑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及AST、LDH、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脑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脑患儿治愈率为40.00%,无效/死亡率为14.29%,出院时多名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治愈率为71.05%,无效/死亡率为o,出院时仅少数患儿有轻微的功能障碍。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地域分布、发病时间、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病情轻重及预后等均有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上需同时结合发病季节、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抗体检查明确,多数乙脑患儿较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临床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在流行区主要侵犯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1]。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每年亚洲乙脑发病数约达68 000例[1,中国属于乙脑高发区[3],而四川是乙脑高发省,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2006年四川省每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4],自2008年乙脑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其发病率虽有所下降,四川省2011-2014年乙脑疫情年平均发病率为0.37/10万[5],但其病情重,病死率高,约50010的幸存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6-7],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负担。除乙脑以外的其他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病原体常为肠道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临床工作中,目前仅能在1/4~1/3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中确定其致病病毒,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本病病程呈自限性,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8],预后相对较好。为了了解两种疾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提高临床医师对乙脑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本文对2016年6月- 2017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人院的乙脑患儿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确诊的3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和38例除乙脑外的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符合《传染病学》教材第8版的标准,其他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符合《儿科学》第8版的标准[8]。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居住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总住院日,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即M(Ql,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S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

  35例乙脑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男女比例1.5:1;年龄4个月~14岁,平均3(1,回岁;10岁以下儿童33例(94.290/0),其中2—6岁的儿童20例(57.14%);平均总住院日(14.54±7.75)d。38例其他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男女比例0.9:1;年龄1个月—12岁,平均4(0.42,6)岁,其中年龄<2岁的儿童18例(47.370/0);平均总住院日(10.5±5.71)d,见表1。

  2.2两组患儿流行病学情况

  乙脑发病月份:7月发病共28例(80%),8月发病共7例(20%),城市患儿4例(11.43%),农村患儿31例(88.57%),主要分布在南充市南部、阆中、营山、仪陇县,广安岳池、武胜县,绵阳盐亭县,预防接种史:2例(5.71%)有确定的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史,23例(65.71%)未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10例(28.57%)预防接种史不详。其他病毒性脑炎发病月份:全年均有发病,5月、6月、12月较多,分别为6例(15.79%)、6例(15.79qo)、7例f18.42%),其他月份共19例(50.00%),城市患儿17例∽.74%),农村患儿21例(55.26%),主要分布在南充市顺庆区、蓬安、仪陇、西充、营山县,广安市武胜、岳池县,见表2。

  2.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所有乙脑患儿均急性起病,均有发热(100%),高体温达41℃,其中39℃以上31例(88.57%),出现头痛患者有12例(34.29%),呕吐17例(48.57%),抽搐23例(65.71%),25例(71.4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7例(77.14%)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74.28%)病理征阳性,12例(34.29%)出现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轻型5例(14.29%);普通型10例(28.57%),重型13例(37.14%),极重型7例(20%)。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发热36例(94.73%),高体温达40.2℃,其中39℃以上19例(50.00%),出现头痛患者有9例(23.68%),呕吐24例(63.16%),抽搐18例(47.37%),20例(52.6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6例(42.11%)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5.26%)病理征阳性,0例出现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见表3。

  2.4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4.1两组患儿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乙脑组的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血红蛋白水平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2两组患儿生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AST、LDH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3两组患儿脑脊液检测指标比较所有患儿均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患儿脑脊液外观多为无色透明,少数微浑,葡萄糖及氯化物均正常或仅轻微升高,两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乙脑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例(qc)



性别


年龄



    组别

    男

    女     <2岁

    2—6岁


  7—10岁

    >10岁

    乙脑fn=351

    21(60.00)

14(40.00)        8(22.86)

    20(57.14)


  5(14.26)

    2(5.71)

    其他病毒性脑炎(n=38)

    18(47.37)

20(52.63)        18(47.37)

    13(34.21)

  2(5.26)

    5(13.16)



    表2两组患儿流行病学情况

例(%)






    发病月份

    区域分布



预防接种

    组别

 

 

    l—3月

 

4~6月7—9月     10—12月

 

城市     农村

 

 

  无     不详

  乙脑(n=35) 0 0 35(100) 0 4(11.43) 31(88.57) 2(5.71) 23(65.71)10(28.57)

  其他病毒性脑炎∞=38 6(15.79) 14(36.84) 7(18.42) 11(28.95)17(44.74) 21(55.26) 0 0 38(100)



  表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例f%)




    组别

    发热     头痛

    呕吐     抽搐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

病理征   呼吸衰竭和/或循环哀谒

    乙脑fn=35)

35(100)     12(34.29)

17(48.57)    23(65.71)   25(71.43)

  27(77.14)

  26(74.29)

  12(34.29)

  其他病毒性脑炎(n=38)

36(94.73)    9(23.68)

24(63.16)    18(47.37)   20(52.63)

  16(42.11)

  2(5.26)

    0



表4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比较(i土s)





    血常规   ,


    生化指标


    组别

 

 

白细胞数(×l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红蛋白(g/L)

 

  AST(U/L)

 

    LDH(U/L)

 

  肌酐(斗mol/L)

    乙脑(n=35)

    16.32±7.22

78.13  + 13.88                113.03 + 14.60

44.79  + 29.42

237.49  :t 173.73

29.17  t 14.58

其他病毒性脑炎m=38)

    11.02±3.98

65.21  t 18.67                113.68 + 13.78

49.44  + 25.36

262.50  t 86.26

31.90  t 14.34

    £值

    3.92

    3.331     0.197

    0.726

    0.789

    0.8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5两组患儿脑脊液检测指标比较M(Q,,Q3)

  组别 细胞数(×l06/L) 蛋白质(mg/L)

  乙脑(n=35)100.00(67.00, 125.00) 477.98(376.80, 660.50)

  其他病毒性脑炎m=38) 10.50(4.75,71.00) 253.50(191.64,358.91)

  Z值 2.920 2.574

  P值 <0.05 <0.05

  2.4.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乙脑患儿及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并发症均以支气管肺炎常见,分别为3例(8.57%)、4例(10.53%),与患者昏迷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应用呼吸机后所致,其次为尿路感染、压疮等。

  2.5两组患儿疗效及预后情况

  所有患儿均采用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温、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酌情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必要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甚至呼吸机,合并细菌感染者联用抗生素等。经以上综合治疗措施,35例乙脑患儿中治愈14例f40.00%),有效10例(28.57%),无效,死亡5例(14.29%),家属要求转院/放弃治疗6例(17.140/0),出院时有2例患儿反映稍迟钝,13例患儿有肢体活动障碍,2例患儿有轻微认知功能障碍,3例患儿运动性失语。38例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治愈27例(71.05%),有效5例(13.160/0),无效/死亡0例,放弃/转院6例(15.790/0),出院时2例患儿反应稍迟钝,3例患儿有轻微的肢体活动障碍,见表6。

  表6两组患儿疗效及预后情况例(%)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死亡转院/放弃

    乙脑m=35)

14(40.00)  10(28.57)

 5(14.29)

    6(17.14)

其他病毒性脑炎m=38)

27(71.05)  5(13.16)

    0

  6(15.79)

  3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改变,常见于儿童,二者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患儿病情轻重不等,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则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乙脑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传染病特有的特征,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可通过接种乙脑疫苗预防;除乙脑外的其他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如肠道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一百多种病毒,不同地区各病原体所占比例有所不同[11-13],全年均有发病,个别月份有小高峰。本研究中,乙脑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病例均主要集中在6岁下儿童,乙脑组6岁以下儿童占80.00%,其他病毒性脑炎组为81.580/0,与该阶段儿童的生理特点相一致,表现在年幼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抵抗力低下,神经系统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功能尚不完善。乙脑发病月份均在7-8月,88.57%患者来自农村,可能跟农村普遍养猪、防蚊灭蚊措施不足、疫苗接种率低有关;其他病毒性脑炎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月、6月、12月病例数较多,可能与致病病毒的感染高发季节相关,农村与城市发病无明显区别。乙脑是可预防的疾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发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可大大减轻该病带来的社会及家庭负担。其他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种类繁多,无有效的疫苗可预防,但在高发季节可通过避免接触、加强个人及环境卫生等措施减少发病机会。

  乙脑与其他病毒性脑炎均起病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本研究中,两组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部分乙脑患儿病情较其他病毒性脑炎重,出现持续高热、频繁抽搐甚至呼吸衰竭。二者血白细胞总数常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不同程度的AST、LDH升高,肌酐下降,考虑与致病病毒损害造血系统、肝脏、疾病消耗蛋白分解过多等有关,乙脑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乙脑患儿较其他病毒性脑炎炎症反应重或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相关;两组患儿贫血程度及AST、LDH、肌酐的变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两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乙脑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较其他病毒性脑炎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乙脑病毒主要引起脑实质的炎症,而其他病毒性脑炎多引起脑膜炎症改变相关。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在病后3~4 d即可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血清中的抗体主要由淋巴细胞合成,而脑脊液中的抗体由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合成[20],由于IgM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这就导致了血清和脑脊液IgM抗体在同一时间点不一定同时为阳性,由于血清的可重复性高,对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可多次重复送检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以提高检出率。故在流行季节,临床上出现高热、抽搐、颅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的患儿,医生应考虑到乙脑的可能,及时完善实验室检查,重复多次送检特异性IgM抗体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其他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头部影像学、脑电图等检查,病原特异性的诊断较少。

  乙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22],病毒性脑炎治疗原则亦相同。本研究中,乙脑患儿治愈率为40.OOcle,无效/死亡率为l4.290'/0,出院时多名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治愈率为71.050/0,无效/死亡率为0,出院时仅少数患儿有轻微的功能障碍。由此可见,乙脑患儿常较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

  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均为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二者的病原体、地域分布、发病时间、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病情轻重及预后等均有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不能单靠临床症状对两者进行鉴别,需同时结合发病季节、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抗体检查明确,多数乙脑患儿较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乙脑是可预防的疾病,在农村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等是预防乙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6-92.

  [2]Wang P,Hu K, Luo S,et al.DC-SICN as an attac:hment factor mediates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of human dendritic’(、ells via interaction with a single high-mannose residue of viral E glycloprotein[J].Virology,2015, 488:108-119.

  [3]邓德明,皮丹丹,刘成军.2005年至2014年内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6,37(9): 1014-1017.

  [4]李艺星,尹遵栋,李军,等,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 528-532.

  [5]郭杨,周兴余.2011-2014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5): 458-461.

  [6]Chosh D, Basu A.Japanese enceplralitis-a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J].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09, 3(9): e437.

  [7]Solomon T,Dung N M, Kneen R,et al.Japanese encephalitis[J].J Neurol NeurosurgPsychiatry, 2000j 68.(4): 405-415.

  [8]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6-408.

  [9]潘晓玲,梁国栋,病毒性脑炎[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3): 288-291.

  [10]Yun S I,Lee Y M.Japanese encephalitis: The virus and vaccineslJl.Hum Vacc.inImmunother, 2014, 10(2): 263-279.

  [11]蔡虹,王立文,朱彦丽,等.儿童病毒性脑炎62例临床及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 415-416.

  [12]颜玉炳,郑惠能,苏成豪,厦门市儿童病毒脑炎病例巾肠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1): 10-12,16.

  [13]韩文清,宫连凤,刘娟,等.烟台地区病毒性脑炎病毒分离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5): 373-376.

  [14]李静洁.2014年河北省儿童医院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15]余婷.42例乙脑患者临床分析及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脑脊液MBP含量的临床意义[D].南充:川北医学院,2015.

  [16] Halstead S B,Thomas S J.Japanese encephalitis: new options for active immunization[J].ClinInfeCtDIS, 2010, 50(8): 1155-1164.

  [17]都泓莲,邓存良,黄永茂,等.泸州市2013-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7): 968-971,975.

  [18]Kumar A, Cupta V B.Japanese B Encephalitis[Jl.Apollo Medicine,2005,2(4): 374-377.

  [19]Burke D S,Nisalak A, Ussery M A, et aI.Kinetics nf Ig M and Ig G respons to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 human serum and cerehrospinal fluid[J].Infect Dis. 1985, 151(4): 1093-1099.

  [20]王凝芳,周先志,张合长,等.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IgM、IgC的检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4,8(3): 259.

  [21]李秋玉.2015年吉林省部分地区95例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检测[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2]Misra U K, Kalita J.Overview: Japanese encephalitis[Jl.Prog Neurohiol,2010,91(2): 108-120.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