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应用

2019.09.20 10:43
373 0 0

  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应用

  华珍娣郑桂娣磨夏玲 肖文香李珊珊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在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就诊的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临床疗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引发患者精神和躯体极度疲劳的状态,发病原因不明[1]。该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轻度发热、反复头痛、淋巴腺肿大、记忆力差、失眠等。目前临床上还未发现用于治疗CFS疗效确切的方法,故寻求治疗该症的手段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CFS,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就诊的CFS患者120例,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入选标准[2]。(1)临床诊断为CFS。(2)年龄24—65岁。(3)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3]:(1)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者。(2)排除精神病者。(3)排除抑郁症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4~ 64岁,平均(42. 29 +4. 01)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3. 34 +0. 35)年。治疗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5~ 65岁,平均(43. 74 +3.86)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42±0.4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口服,20 mg/次,3次/日;维生素B,口服,20 mg/次,3次/日。

  1.2.2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自拟),药方:党参20 g,酸枣仁20 g,白术20 g,茯苓20 g,龙眼肉12 g,茯苓12 g,柴胡12 g,半夏12 g,黄芩12 g,生姜8g,远志6g,大枣5枚。小火煎熬,口服,1剂(400 ml)/日,2次/日,温水送服。或者口服同剂量免煎的中药颗粒剂。同时,在耳朵上找出神明、脾、心、皮质下、肾、内分泌、交感等穴位进行交替贴压,每耳3~5穴/次。服用中药时,禁用其他相关药物。两组患者均用药1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决定治疗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

  1.3中医护理措施(1)生活起居护理。中医理论指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患者活动量过大,起居劳逸失衡所导致,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韵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其进行日常活动,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并保证其休息及睡眠质量,另外,由于多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降低等症状,因此在患者进行运动时,应注意在空气良好且通风的地域进行,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并详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表情及肢体活动,对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疲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对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有效解答,消除其疑虑,使其保持情绪平和,并通过列举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对于阴虚的患者,指导其多服用芝麻、蜂蜜、甘蔗、果蔬、豆类等清淡食物及沙参粥、枸杞粥等食物;对于阳虚的患者,指导其进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壮阳作用的食物;对于气虚患者,指导其进食小米、糯米、山药、大枣等补气类食物;对于血虚类患者,指导其多食松子、菠菜、羊肉及牛、羊肝脏等食物,并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护理。

  1.4评价方法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计分。疲劳的主要症状分级如下:0分没有疲劳感;2分为轻度疲劳,临床症状为虽然有疲劳感,但可以继续正常工作与学习;4分为中度疲劳,临床症状为疲劳感明显,只能从事较轻的工作与活动;6分为重度疲劳,临床症状为疲劳症状严重,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活动。另外,制定8个兼症的评分表[4],1分为轻度疲劳,2分为中度疲劳,3分为重度疲劳,见表1。

  表1各兼症评分标准

症状

0分

1分(轻度)

  2分(中度)

3分(重度)

1.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

轻度下降

    介于轻、重度之间

下降严重

不集中

2.咽痛

偶尔发作

  间歇发作

发作频繁

3.淋巴结痛

 

 

淋巴结轻度肿大且碰触有疼痛感

 

    淋巴结肿大且碰触疼

    痛明显

淋巴结明显肿大且碰触剧痛

 

4.肌肉酸痛

偶发,休息可缓解

    间歇发作,疼痛明显

发作频繁,疼痛剧烈

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肿痛

 

 

偶发,休息可缓解

 

    2个关节疼痛明显

 

3个以上关节疼痛剧烈。剧烈

疼痛,服用止痛药

6.新发头痛

轻微疼痛,可忍受

    疼痛明显,需服用止

效果不明显整天嗜睡或整夜

    痛药

不眠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

偶发

    频繁发生

超过1周

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  h

1~3  d

    3d到1周

身体不适

  1.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检查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1)痊愈。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全部消失,且半年内随访时没有复发者。(2)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症状积分减少大于2/3。(3)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症状积分减少大于1/3。(4)无效。患者的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进步或严重,症状积分减少少于1/3。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仪=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z±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0

    14.  45±1.64

    8.  83士0.61

治疗组

    60

    14.  64±1.78

    5.  01±0.57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60

    17

    11

    10

    22

治疗组

    60

    35

    13

    7

    5

  M值




4.  066


  P值

<0.  001

  3讨论

  在中医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虚劳”“郁证…虚损”范畴,病理机制是脾气不足、气机不利、心血亏虚、化热生痰、津液代谢不畅、不得宣通、气滞则血瘀。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是气虚、气郁。以往常规西药治疗疗效并不明显,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研究所使用的归脾汤可以益气补脾,还能安神养血,适用于劳伤心脾、忧思过度引发的失眠健忘[7]。小柴胡汤加减(自拟)有疏肝利胆的作用,还可以镇静安神、调和气血等[8]。这两种汤剂合用既可以健脾、益气,还能够疏肝、安神,对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祛除病因,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9]。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可以理气疏肝、益气健脾、安神养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据报道,针刺“肾、心”所属的耳穴,能够有效的改善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耳穴能协调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从而治疗失眠等症状[10]。同时,本研究中为治疗组患者增加了中医护理,其中生活起居护理为患者安排了合理的作息时间,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睡眠,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情志护理干预了患者的心理,从而减少了患者焦虑的发生几率,可提高睡眠质量;饮食护理通过改变不同病情患者的饮食习惯,提高了患者的气血状况和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且保持心情舒畅,忌辛辣、生冷食物。

  综上所述,予以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隋月皎,马铁明,刘峻,等,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5,40(4):313.

  [2]李学昌.耳穴贴压结合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16(44):9-10.

  [3]罗永宝,陶善平,汪健,等.三部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719 - 721.

  [4]雷俊,靳利利.归脾汤加减方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 11):76 - 78.

  [5]孙远征,杨圆圆.穴位埋线与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1):1-4.

  [6]Izumi S,Muano T,Mori A,et al.Common carotid arteIy st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holis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2015 ,78 (15):1696 - 1701.

  [7]秦珊,刘成勇,孙建华,等,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36):1 -3. .

  [8]徐福兰,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15(5):36 -37.

  [9]常乐美,姚艳冬,张晖,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 12):9- 10.

  [10]钟伟泉,谭健忠,谭碧娆,等,耳穴贴压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整体症状评分与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 (6):560 - 56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