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9.11 17:36
416 0 0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梅枝 葛 琳 梁艳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6月本院HAD筛查大于9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价值观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道家;认知疗法;心理健康;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 2018) 23 - 0029 - 0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心身疾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达3亿,其中绝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患者。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确诊患有抑郁症的为21.8~60 010,且抑郁与糖代谢呈显著相关。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已证实抑郁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相关性。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治疗依从性差,以及不良的心理生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广泛使用,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也日益被关注[6]。糖尿病、认知曲解和情绪症状之间相互影响[7]形成恶性循环,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杨德森、张亚林等对道家思想特别是其养生处世之道进行了精心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摒弃了老庄身心修养模式中不合时宜的东西,吸取了它在竞争时代中有用的观点,既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又洋溢着当今时代的气息,具有浓郁的时代性。经过全国范围内多次实践,道家认知疗法已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模型。因此,本研究探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用数字随机表安排人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28例和32例,其中: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4~ 89岁,平均( 54. 28±13. 74)岁,病程:2.6个月~21年,平均(7.65±3.1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筛查,评分≥9分,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 Immol/L( 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水平≥7.Ommol/L( 126mg/dl)或ocrr(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11. Immol/L( 200mg/dl);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行动不便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步骤进行者,视为脱落。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进行干预,具体步骤:①讲解道家核心思想,②简单讲解认知疗法原理,③开展病情分析讨论会,讨论患者发病原因,列举患者常见错误认知,④应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assessment of stress)为应激源的探索,意为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B( belief system)是价值观的测查,C( conflict and coping styles)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D( Doctrine direction)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入,使用的是以杨德森等所总结出来的32字原则为指导进行讲解,即“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E( efect evaluation)是疗效评估,在具体治疗过程中,ABCDE技术分6次治疗会谈完成,平均每次60~ 90分钟,每周安排1次会谈,干预治疗每周1次,连续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

  1.4评价及检测指标 于患者入组时和干预6周后分别评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Hb测定、HAMD、生活质量测定。2组分别前后对照。HAMD评分<8分为无抑郁,≤20分为轻度抑郁,<35分为中度抑郁,≥35为重度抑郁。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四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线性评分方法,高5分,低1分,四个维度单项及总的生存质量满分分别为60,40,20,15及135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经检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 95,分半信度0. 91,跨时间稳定性系数0.84。各因子贡献:生理5%、心理3.5%、社会关系4.4%、治疗16. 7%,合计等于74. 6%,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国内该领域内研究常用。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 FPC)、餐后2h血糖(2hPG),采用日本爱科莱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高压液相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1.5统计学方法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疋2检验,以Jp<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观察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30.13 +6.71)与(31. 20 +7. 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 05),下预后,2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HAMD评分(12. 15 +5. 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8 +5.24)分(P<0.05).,

  2.2 2组干预前后PSQL评分比较2组干预前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治疗4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在上述4个维度的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DSQL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治疗

  研究组

  干预前

53.  75 + 12. 33

52.  73 +13. 89

50.  71  + 17. 10

51.  12 + 16. 53

  干预后

44.  82 +13. 46')2)

41.  23 +13. 55')2)

44.  14 + 11. 30"2)

48.  82 + 16. 71')2)

  对照组

  干预前

45.  82 + 12. 49

43.  13 + 12. 32

45.  06 +16. 80

50.  85 + 16. 72

  干预后

44.  91 +14. 20

40.  70 +13. 81

44.  61  + 12. 06

49.  05 +17. 23

  注:与对照组比较:1’尸<0.05;与干预前比较:2'P<0. 05。

  2.3 2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2组干预前FPC、2hPG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HbAlc明显下降,对照组干预前后及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PG、2hPG 无显著性差(尸>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x+s,分,n=30)


    4a  slI

    FPG(

 

 mmol/I。1

 

    2hPG(

 

mmol/L)

 

    HbAI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12.  35±2.88

6.  12 + 2. 42')2)

    16.  81±2.67

6.  56 +2. 95')z)

    9.  06±1.22

6.  35 + 1-. 46')2)

    对照组

    11.  87±3.05

    8.  65±2.722)

    17.  13±2.82

8.  72 +2. 652)

    8.  87±1.03

    8.  87±1.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纠P<0. 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研究显示,DM并发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30%。50%,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血糖控制不理想等的重要原因。认知治疗理论认为,错误的自我观念产生于情绪之前,而想法和情绪均与人们所处的环境、躯体的反应相关,若改变特定情况下产生的错误观念,将可以改变情绪。而糖尿病患者有着与抑郁症相似的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对疾病和自我的认识是消极的、负性的,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可以认为,认知功能障碍是产生抑郁症状的基础,或者说抑郁症状是患糖尿病后对躯体改变的认知曲解的结果。本研究中,十预后,2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HAMD评分(12. 15±5. 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8 +5.24)分,说明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该疗法是从分析中国人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考虑到了中国人具体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诸多因素,从积极的方面发挥道家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思想,能够抚慰受伤的心灵,帮助患者以豁达的态度对待挫折,泰然处之,处变不惊,保持心理的平衡,从而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如表1所示,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表2显示2组干预后FPG、2hPC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HbAlc明显下降,由此叮见中国道家认知疗法遏制了糖尿病、认知曲解和情绪症状之间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通过病因分析会和放松训练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改善其应对方式,改善其情感表达,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人交往,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糖代谢,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小结

  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既能充分利用中华文化之精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发展我国的本土心理治疗,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既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这不仅是让患者活着,更是要让患者活得有质量,有意义,因此,这也是对当前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好发展。本研究没有对患者长期疗效进行追踪,这也是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Rose M,Fliege H,Hildebrant M,et al Th(、l1(、1w(’l k(’f I)∞(.㈤一logical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tlieir iinl)c)rtance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metabolic contro![J].I)iiil)c-cc-s Care,2002 ,25(1):35 - 42.

  [2] Zimmet P,Shawj,Albertit KC. Preventing lypr 2 didlwic-bi ancl the dys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real worlcl n rc-alistirv沁w[J]. Diabet Med,2010 ,20( 9):693 - 702.

  [3] Lustman PJ,Clouse RE,Freedland KE. Managemeni(){rnaj"J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implication()f recent c-ljj]jr trials[J].Semin Clin Neuropsychiatry, 1998,3(2):102 -114.

  [4]宁布,崔炎,康苏,等.I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3):48 - 50.

  [5]Black SA. 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cxtialffil wiLl] ounil~-cl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Maxican Amerc:ians. Iiesills from1 the Hispawic Established Population fc)r the Epiclemiologir Study of the Elderly Survey[J].Diabetes Care, 1999 ,22:56- 64.

  [6]孟凡菊,索新华,张清贵.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表现及其对疗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 (6):1008 -9.

  [7]王新福,魏新贞,张学真,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8):760 - 761.

  [8]李梅枝,郭田生,王金爱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46 -47.

  [9]张亚林,杨德森,肖泽萍,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14(1):62 - 63.

  [10]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2 - 154.

  [11]李梅枝,姜冬久.道家认知疗法研究新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474 - 147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