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湿化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8.29 14:01
362 0 0

  气道湿化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詹德利 劳永光 刘伟清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湛江524037)

  摘要:目的:观察气道内滴注湿化法与湿化器加热湿化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气道内滴注湿化,观察组予以湿化器加热湿化。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湿化过度率、湿化不足率低于对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02水平明显升高,PaC02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器加热湿化,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气道畅通,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血氧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8.06.017

  重型颅脑损伤包括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患者可在伤后昏迷12 h以上,同时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l]。气管切开为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急救措施,可及时解除呼吸困难状况,改善脑缺氧及脑水肿[2]。但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患者呼吸道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对吸入空气加湿、加温及过滤的生理功能,加大了肺部感染的几率。气道湿化是气道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具有湿润气道、减轻炎症反应及维持呼吸道功能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湿化方式对气道切开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道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1.02t 7.49)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11+ 7.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会审核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2)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3)根据病情需要行气管切开术者;(4)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5)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60岁或<18岁;(2)胸腔或腹腔大出血征象;(3)已发生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或)肺部感染者;(4)伴有脑肿瘤、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具体如下:

  1.3.1 对照组 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将美国史密斯W2-50C6型微量注射泵一端与气管套管相连,并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去掉针头后连接微量注射泵,使湿化液沿气管套管壁缓慢滴入,滴速为6~10 ml/h,可据痰液黏稠度适当增减湿化液量,控制用量在200~220 ml/d。

  1.3.2 观察组 给予湿化器加热湿化,将台湾VH-1500湿化器与人工气道相连,设置湿化罐温度在50℃~55℃、近气管温度在35℃—37℃、气流速度为2 ml/min,将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湿化罐加热雾化,保持湿度在60%~70%,进行持续气道吸入。两组均连续治疗7d。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2)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人工气道内无痰痂形成,呼吸道畅通,痰液稀薄,可顺利咳出或吸出,听诊时气管内无大量干鸣音或痰鸣音为湿化满意;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吸出,同时出现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气管内有干鸣音为湿化不足;患者痰液过分稀薄,需要不断吸出,出现频繁咳嗽、烦躁不安等症状,听诊时气管内大量痰鸣音为湿化过度。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湿化效果比较观察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率、湿化过度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化效果比较[例(%)]

    组别

    n

  湿化满意

  湿化不足

  湿化过度

  对照组

    30

    18  (60.00)

  4  (13.33)

  8  (26.67)

  观察组

    30

    29  (96.67)

    0  (o.oo)

    1(3.33)

    x2

    11.88

    4.29

    6.41

    P

    0.00

    0.04

    0.Ol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n 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E啤澉气道黏膜出血 总发生

对照组

30   5(16.67)

3  (10.00)

10  (33.33)

1(3.33)

19  (63.33)

观察组

30   1(3.33)

0  (o.oo)

O  (0.00)

0  (0.00)

1(3.33)

X2

 24.30

 P

<0.05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a02、PaC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02明显升高,PaC02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病程进展快、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故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3]。气管切开术为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措施之一,可在患者体外建立人工气道,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障碍。但气道切开术亦破坏了呼吸道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整性,使气体经人工气道吸入,绕开了对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的鼻窦和上呼吸道,导致痰液脱水变稠不易咳出,淤积在气道内形成痰栓或痰痂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4]。此外,呼吸道干燥可降低纤毛运动功能,导致细菌或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而继发肺部感染。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环节,可湿润和畅通气道,促进气管分泌物排出,亦可减少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患者有多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常见有气道内滴注湿化法与湿化器加热湿化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湿化器加热湿化法利于保持呼吸道畅通,促进痰液排出,我们考虑这与湿化器可24 h均匀、不间断地加热呼入气体,湿化气道,补充人体呼吸道丢失水分有关;观察组湿化过度率、湿化不足率均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具体操作有一定的关联,即气体未经加热进入气道,以液滴形式沿气管滴入可引起湿化不均,从而导致湿化过度或不足。对比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未出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5]:(1)湿化器湿化可加热、加湿呼入气体,可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气道黏膜出血和刺激性咳嗽的发生;(2)湿化器湿化可均匀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减少形成痰痂条件;(3)湿化器湿化可充分湿润气道,增加纤毛运动功能,使其恢复滤过作用,阻止细菌和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终减少肺部感染几率。有研究显示网,通气障碍引起的脑缺氧、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用血气分析指标对机体缺氧状态进行监测。其中,Pa02过低可导致机体缺氧、发绀、血压降低,而PaC02过高可引起酸中毒,导致脑微血管扩张充血,再灌注损伤,终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水肿加重。有文献报道同,湿化器湿化可扩张肺泡,改善其摄氧能力,提高Pa02水平,同时亦可提高脑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而气管内间断湿化则易引起气道壁表面细菌移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损伤。表3数据说明,两组治疗前Pa02、PaC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02均升高,PaC02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器加热湿化,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气道畅通,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蒋真真,许红梅,王梅林,等,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方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1):3919-3920

  [2]王振怡.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81-182

  [3]吴天英,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85-1186

  [4]郑超,乔陈财,唐红军,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MPs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l3(4):107-110

  [5]I青美.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2(2):226-228

  [6]孙龙凤,代冰,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6-18

  [7]仪宁,金婷,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两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3):88-90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