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9.08.27 14:48
411 0 0

  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夏振西,尹延伟,夏翠俏,张英谦,张微微

  摘要:目的 评价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共同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口服稀莶通栓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59例(安慰剂),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47±0. 21)分vs (7. 50±0.34)分,P<o. d预后良好39例(66.1%),预后不良20例(33.9%)。2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d预后良好48例(81.4%),预后不良1l例(18.6%),对照组9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90="" 72±0.43)分,p0.05)。2组均无明显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可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卒中;稀莶草;中成药;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1]。多年来尽管新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仍不乐观。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是目前的热点问题,虽然进行了许多药物临床研究和实践,但仍无确证性公认的有效治疗药物[2-3]。稀莶通栓胶囊为2004年上市的口服中成药,在国内已有>15万患者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初步再评价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共同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120例,因个人原因脱落2例,未见药物耐受相关原因的脱落情况。终入组患者118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2. 68±12. 2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男性4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 61. 92±13. 34)岁,对照组59例,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3. 38土11. 12)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发病48 h内‘4]。(2)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属于完全前循环梗死或部分前循环梗死。(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0分。(4)脑梗死为首次发病,如为再次发病,本次发病前应无明显残疾障碍,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分。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颅内异常血管网症、脑肿瘤、瘤卒中患者。(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试验药物成分以及基础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4)严重关节畸形影响功能恢复者。(5)各种原因出血倾向,或心房颤动等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6)其他威胁生命或严重疾病,不能完成3个月随访,以至于影响评价结果。(7)研究者认为可能限制神经方面评价或患有随访的其他疾病或精神病者。(8)4周内参加过其他药物.lltz床试验患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了陆军总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和空军总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和尿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项目

 

    试验组

 

    (59例)

    对照组

 

    (59例)

 

  P值

 

男性[例数(%)]

    44(74.6)

    39(66.1)

  0.  315

  年龄(岁,i±s)

61.  92+13. 34

63.  38+11.12

  0.  231

  高血压[例数(%)]

    21(  35. 6)

    23(39.0)

  0.  705

  糖尿病[例数(%)]

    27(45.8)

    30(50.  8)

  0.  583

  高脂血症[例数(%)]

    28(47.5)

    27(45.  8)

  0.  729

  丙氨酸转氨酶(U/I.,

  X±S  J

30.  25+10. 12

 

  32.  78±9.35

 

  0.  162

 

  天冬氨酸转移酶

  (  U/L,x±s)

 

  25.  14±7.51

 

  26.  36±7.50

 

  O.373

  肌酐(“mol/L,i±s)

78.  53+16. 56

79.  80+14. 17

  0.  655

  尿素(  mmol/I。,x±s)

  6.  78±1.58

  7.  24±1.31

  0.  078

  1.2方法2组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糖、调脂、降血压、脱水及对症处理;此外,对照 组有2例心房颤动史患者给予抗凝治疗,试验组在 基础治疗同时,又给予口服稀莶通栓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和 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mRS<2分,预后不良mRS≥2分。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疗前及治疗后14 d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期间是否发生颅内及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事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符合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i±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 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o检验,P<o. p=""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p="" 01,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4  d

  试验组

    59

    7.  50±0.34

3.  47+0. 21HE)

  对照组

    59

    7.  53±0.24

    5.  72士0.43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o.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o. p="" 01

  2.2 2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预后良好48例(81.4%),预后不良11例(18.6%),对照组预后良好39例(66.1%),预后不良20例(33.9%)。2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2组未见血尿便常规明显异常;试验组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占3.4%;天冬氨酸转氨酶未见升高;对照组未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试验组大便隐血1例(弱阳性),占1.7%,对照组大便隐血2例(均为弱阳性),占3. 4%。2组均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患者,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随之升高[5-6]。其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脑血管狭窄闭塞有关[7-8]。稀莶通栓胶囊含有稀莶草、胆南星、半夏、川芎、水蛭、麝香等多种成分。稀莶草在传统医学记载中有活血化瘀、祛风醒脑等作用,并在基础实验中已证明,其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动物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效果。

  早在2002年,刘立等观察发现,稀莶通栓胶囊对中医脑卒中患者有改善中医症候的作用。牛晓亚等[m1 2013年针对恢复期(发病4周以后)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发现,稀莶通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6周,可以有效改善发病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且较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有显著差异。以上研究说明,在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稀莶通栓胶囊均有确切的中医症候疗效。本研究以患者发病后14 d

  NIHSS评分和90 d mRS评分为依据,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在于,稀莶草提取物可降低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含量,对抗内皮损伤所致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聚集;还可有效降低血栓素含量,启动环磷酸腺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级联反应,降低血瘀动物血小板大聚集率,起到抗血栓作用,水蛭肽可抑制凝血酶的非酶活性区,从而抑制其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结合,但不能与凝血酶的催化活性区结合,从而能够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微小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川芎所含川芎嗪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麝香酮不仅可以增强细胞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清除过剩自由基,保护细胞膜,防止脑水肿;麝香和冰片还可以改变血脑屏障透过,引导其他药物穿越血脑屏障,快速起效。

  关于稀莶通栓胶囊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在基础研究中发现,临床用量下(8 g/kg,4 g/kg,2 g/kg)稀莶通栓胶囊连续口服给药12周,对于Wistar大鼠各脏器功能影响轻微,毒性很小。本临床研究也未观察到稀莶通栓胶囊口服对患者肝功能损伤和消化道出血的加重。总之,本研究表明,稀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Liu L,Wang D,Wong KS,et al. 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huge burden,significant workload,and a national priority [J]. Stroke, 2011, 42( 12):3651-36'54. DOI: 10. 1161/ STROKEAHA.111. 635755.

  [2]Towfighi A,Saver JL. Stroke declines from third to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 ahead[Jl. Stroke,2011,42(8):2351-2355.

  [3]Xu SY,Pan SY. The failure of animal models of neuroprotec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o translate to clinical efficacy[J]. Med Sci Monit Basic Res, 2013,19: 37-4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 ,50(3):168-171.

  [5]Wang W, Jiang B, Sun H, et al.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J].Circulation, 2017,135(8):759-771.

  [6]Wang Y,Liao X,Zhao X,et al. Using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o treat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CNSR) [J]. Stroke,2011,42(6):1658-1664.

  [7] Fan Y,Luo Q,Wei J,et aL Mechanism of salvianolic acid B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cerebral injury[J]. Brain Res,2018,1679:125-133.

  [8]Wang Y,Lu Z,Sun S,et al. Risk factors,topographic pattern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schemic stroke[Jl. Int J Neurosci, 2017 ,127(3):267-275.

  [9]娄月芬,李盈,胡滨,旆莶草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3, 31(1):42-44.

  [10]牛晓皿,邹蔚萌,赵昱,等.稀莶通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56例[J].中医杂志,2013,54(12):105 6-105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