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取石术配合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

2019.08.19 15:22
366 0 0

  腹腔镜胆道取石术配合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

  王银中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一区,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 2018) 06-0685-02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道取取石术配合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WJ。两组均行腹腔镜胆道取石术治疗,观察术后服用三黄排石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 -6水平改善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P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腹腔镜胆道取石术;三黄排石汤

  结石性疾病属于致炎性病变,肠道梗阻后的病原菌定植是诱发炎症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胆囊炎可导致胆汁酸及胆固醇水平异常,进而导致胆汁瘀积,从而发生结石,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多伴随发病。本研究用腹腔镜胆道取石术配合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17例,女30例;年龄20~ 74岁,平均(47.36±17.71)岁;病程1~4年,平均( 2.51±1.06)年;腹痛45例,恶心、呕吐20例,畏寒、发热17例,黄疸7例,大便干结31例。观察组男19例,女28例;年龄21—74岁,平均(47.42±17.74)岁;病程1.5~4年,平均( 2.55±1.04)年;腹痛44例,恶心、呕吐22例,畏寒、发热15例,黄疸8例,大便干结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中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胆气郁证的相关诊断标准。主症为右胁胀痛或心下痞满,脉弦;次症为疼痛、闷胀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适、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于结或排便艰难。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18岁;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②合并胆囊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③合并机体重要器质性病变;④存在手术禁忌;⑤不能接受随访或配合度差。

  2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胆道取石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于脐部置入气腹针建立13~ 15mmHg的人工气腹。使用lcm Trocar置人腹腔镜,对胆囊内部的生理及病理结构进行观察,符合保胆手术者于右肋缘下侧胆囊底处做lcm切口,提出胆囊底至腹外,后于胆囊底做0.5cm切口,将两侧切口固定于相应腹壁,吸尽胆汁,生理盐水冲洗术野。置入胆道镜进行取石,取尽结石后冲洗胆道,胆道镜吸引胆汁进入胆囊后撤出手术器械,缝合,置T管引流。

  观察组于术后2天用三黄排石汤治疗。药用柴胡15g,金钱草50g,鸡内金12g,茵陈30g,厚朴12g,黄芩12g,薏苡仁12g,郁金12g,木香10g,枳实12g,芍药12g,生姜6g,大枣4枚,甘草10g,大黄3g(后下)。腹痛重加延胡索12g,呕吐加竹茹30g、法半夏15g,高烧感染加金银花15g、蒲公英15g、连翘15g,湿热黄疸重加茵陈12g、栀子15g、龙胆草20g。加水lOOOmL煎至400mL口服,日l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

  两组均4周后观察疗效。

  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1天、术后4周取引流液4mL,采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素-6水平。记录两组切口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i土j)表示、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可见光整胆囊壁,胆囊内无结石。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胆囊壁厚度减轻,胆囊内结石缩小。无效:不符合“好转”标准。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对照组 47 15(31.92) 21(44.68) 11(23.40) (76.60)

  观察缉 47 27( 57.45) 17(36.17) 3(6.38) (93.62)

  X 25.371

  P < 0.05

  两组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素-6水平比较见表2。

  表2两组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素一6水平比较 (孑±s)

  L mol/L) 钙离子(mmol/L) 白介素-6(¨mol/L)

  组别    忙后4周 术后ld 术后4周 术后ld 术后4周

  对照组 47 393.62 147.73 287.60i 41.43' 2.05士 0.71 1.7410.53' 22.13 t 2.36 13.60 t 1.56

  观察组 47 391.77 48.21 226.74i: 36.57' 2.0610.64 1.36 t 0.34' 21.44 +2.02 6.67:t 0.94'

  t 0.187 7.550 0.072 4.137 1.523 26.08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本组术后1天比较,p <0.05。

  两组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胆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6.380/0;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胆管损伤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4.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 =0.000,P>0.05)。

  6讨论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所致,长期梗阻及炎症反应会刺激胆囊,致使胆囊萎缩、硬化,病情发展严重甚至会丧失胆汁的排泄功能,影响消化系统能力。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排石和手术为主,同时采用抗炎、抗感染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效果。部分学者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属中医“痞满”、 “胆胀”、“胁痛”等范畴。病机为气血瘀滞、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治当健脾和胃、疏肝散结、行气活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素-6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更有助于改善肠道内环境。相关研究显示,在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使用中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及术后肠胃功能的改善。三黄排石汤方中柴胡为君药,可疏肝理气、升阳举陷;黄芩、大黄为臣药,可清热泄实、除邪利胆;枳实、芍药、生姜共为佐药,芍药可柔肝活血止痛,枳实可理气和血,生姜可温中止呕;大枣为佐使,可和营卫、行津液[9];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茵陈利尿排石;木香、厚朴行气;薏苡仁健脾化湿,缓和大黄的寒性。全方有行气活血、疏肝利胆、和胃止痛之效。此外,两组术后均出现几例轻微并发症,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三黄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改善间接胆红素、钙离子、白介素-6水平,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郑飞.腹腔镜微创术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 (1):140-141.

  [2]姜凯,黄立秋.并1胆排石汤对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 (4):115 -117.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2):156-161.

  [4]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 (1):7-1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闫建锋,陈卫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肥囊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 (6):71-73.

  [7]冯晓东,陈智勇,陈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 z):71-72.

  [8]李伟.大柴胡汤对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6,36( 12):1227-1230.

  [9]莫湘,黄大荣,刘松华,等.疏肝利胆清热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一0瘦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0):1077-1079.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