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率的研究

2019.08.07 15:02
793 0 0

  运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率的研究

  林雅玲①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qu。lity。。ntrol circle,QCC)活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滑脱率。方法:成立由9个护理人员组成的QCc小组,选定主题,按照QcC的九个步骤实施改善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率由改善前的59%降至改善后的25%,达到目标值2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开展ocC活动,建立标准化胃管留置流程,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滑脱率,减轻患儿反复置管的痛苦。

  【关键词】品管圈; 新生儿; 胃管; 滑脱率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 8.26.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26-0115-03

  品管圈(QCC)是指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留置胃管是住院重症新生儿常见的护理操作,可用于胃肠减压、服用药物、胃内容物检查、胃肠道喂养及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出血是否停止等的疾病诊断。胃管作为新生儿的生命管道,它是至关重要的[2]。临床上新生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的滑脱人数较多,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所在科运用了品管圈活动来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滑脱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7年1-6月活动开展前留置胃管的新生儿患者为改善前组,共73例。选取2017年7-12月活动开展后留置胃管的新生儿患者为改善后组,共72例。将需留置胃管超过ld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外院留置带入胃管的患儿,胃管固定处皮肤异常的患儿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性别(例) 病种(例)

  组别 平均年龄(min)

  男 女 新生儿窒息 早产儿 吸人综合征

  改善前组∞:73)  46.8士4.3    40          33          12         38        23

  改善后组m:72)  47.2±4.8     43          29          10         46        16

  t/X2值                                 0.529       0.360     0.183    2.083    1.589

  P值                                      0.300      0.333     0.423     0.101    0.142

  1.2方法

  改善前后胃管置入操作者均为本科室有经过新生儿胃管置人培训的护理人员,胃管选用一次性使用胃管F6(苏州市麦克林医疗器械制品有限公司)。

  1.2.1开展QcC活动前常规留置胃管,使用3M胶布塑形固定,经口置胃管者将胃管固定下颌或嘴角处,经鼻者固定于鼻尖。胃管固定后,做好标识,每班床头交接班,保持胃管的在位、通畅。胃管连续使用7d,每周更换一次。

  1.2.2开展QCC活动

  (1)确定主题。成立9个护理人员组成的QCC小组,收集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五个护理问题,由辅导员、圈长组织圈员参与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根据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政策4个方面,采用高5分、中间3分、低1分为标准,经过QCC成员投票,后将评分高的“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滑脱率”确定为该活动的主题。

  (2)计划拟定。按照PDCA循环,分别按30%、40%、200/0、10010的比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开展活动,制定具体活动计划表。

  (3)现状把握。通过头脑风暴法将可能出现留置胃管滑脱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新生儿胃管滑脱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经过3个月的调查,根据80/20原则,从图1发现留置胃管非计划性脱出的主要原因是:饥饿、肢体未约束、不舒服、吐沫,因此将上述原因列为本活动改善的重点。

  (4)目标设定。根据QCC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率进行目标设定[3]。目标值:现况值一改善值=现况值一(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9%一(59%×80.30/0×70%)=25.84%。

  (5)解析。明确目标后绘制鱼骨图,从护理人员、患儿、方法、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原因f图2),经过圈员的评分,选出饥饿、不舒服、肢体未约束、吐沫、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为要因。

  (6)对策拟定。经过圈员的集体讨论,根据主要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改善方法,并对每一方法根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分,按照80/20原则拟定对策方案。首先规范统一胃管固定方法:胶布选用3M胶布(3M Health Care,2733),3M透明敷贴(3M HealthCare.1624W)。经口固定方法:“T”型胶布贴于下巴+1/2张3M敷贴加固固定。经鼻固定方法:“T”型胶布贴于鼻尖+脸颊“高举平台”法固定[5]。①针对患儿烦躁哭闹引起的胃管滑脱:加强培训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观察能力,查找患儿烦躁哭闹的原因,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加大安抚力度或取俯卧位增加安全感。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②针对肢体未约束引起拔管的情况:规范胃管放置位置;新生儿一般不用约束带约束肢体,予穿戴婴幼儿专用手套或包被包裹。③针对吐沫情况:置管前清理口鼻腔周围皮肤,加强巡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胶布或敷贴潮湿时及时更换,确保胶布及敷贴清洁干燥。④针对护理人员巡视情况: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特别是新进人员包括轮转、进修,实习生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胃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巡视次数,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

  (7)对策实施与检讨。修改新生儿胃管滑脱调查表,按照PDCA程序,对拟定的对策进行实施及效果评估。对不合理的,予以及时反馈及处理[6]。①由护士长及圈长传达、学习制定的对策,其他圈员协助配合监督,科室全体人员严格按照修改后的新生儿胃管滑脱调查表及拟定的对策要求实施。②每个班次均至少由一名圈员负责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反馈,护士长及圈长随时检查,保证对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8)效果评价。活动中留置胃管固定处完好,前端部分或全部脱出体腔;胃管固定处松动,胃管仍有部分留在体腔;胃管全部脱出体腔均判断为留置胃管滑脱。通过图3比较了干预前后留置胃管的滑脱率。并计算该活动的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滑脱率一改善前滑脱率)×100qol(目标值一改善前滑脱率),进步率=(改善前滑脱率一改善后滑脱率)×100a/o/改善前滑脱率。

  (9)建立标准化胃管留置流程,并进行检讨与改进。

image.png

  -累计例数-l累计百分比

  图1 改善前柏拉图

image.png

  例) 66 56 46 36 26 16

  图2新生儿留置胃管滑脱原因鱼骨图

 image.png

  -改善前累计例数-改善后累计例数

  -改善前累计百分比-t-改善后累计百分比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开展QCC活动前后新生儿胃管滑脱例数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疋2检验,取检验水准理=0.05。计量资料以(面t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善前共收集73例,滑脱43例,滑脱率为59%。改善后共收集72例,滑脱18例,滑脱率为25%。改善后比改善前的滑脱率下降了34%。改善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P<0.05)。QCC活动开展后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滑脱率中目标达标率为102.530/0,进步率为57.63%,达到预期目标。

  3讨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标准化胃管留置流程,具体如下:评估患儿,选择置管方式(经口/鼻),根据所选置管方式规范固定胃管(经口固定方法:“T”型胶布贴于下巴+1/2张3M敷贴加固固定。经鼻固定方法:“T”型胶布贴于鼻尖+脸颊“高举平台”法固定);胃管固定后,做好标识,每班床头交接班,认真检查是否在位、通畅,未引出液体要查找原因,如堵塞或不在胃内,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加强巡视次数,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处理:(1)胶布或敷贴松动、潮湿及时更换固定;(2)患儿饥饿、哭闹不适,给予安抚,查找原因,满足生理需求;(3)吐沫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敷贴潮湿及胃管滑脱;(4)烦躁明显者,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根据医嘱用药[8-9]。胃管连续使用7d,应每周更换一次,经鼻置管者应双侧鼻腔轮流进行,胃管敷贴有松动或者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如病情允许根据医嘱拔除胃管。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规范了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操作流程,不仅减轻了患儿反复插管的痛苦,降低患儿住院费用,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10-11]。而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T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对QCC活动的手法也有较好地掌握,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巩固,增加了护理人员间的沟通及责任心,增强了团队间凝聚力及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参考文献

  [1]杨丽君,王悦,黄辉芳.品管圈在降低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管率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934-937.

  [2]许翠花,张艳红,张玉侠,等.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 241-243.

  [3]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实践,2012,29(7): 19-21.

  [4]张亚楠.品管圈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7,25(5): 151-152.

  [5]李年培,徐梅香,“品管圈”在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3,11(30):72-73.

  [6]任爱兰,徐晓娟,魏晋才,等,应用品管罔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201-203.

  [7]黄丽娜.品管圈活动对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 15(20): 2493-2495.

  [8]卿利敏,谌永毅,汤新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82-1084.

  [9]李佳星,夏欣华,程安琪,等.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7,25(3): 280-282.

  [10]赵月香,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J].蛇志,2014,26(2): 191-193.

  [11]马丽.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预防CCU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 2411-2412.

  [12]陈桂兰,王芬,戴秀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 75-7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